close

      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應該算是牛津大學中最著名、最多觀光客參觀、參觀費也最貴的學院,其產生了相當多位的英國首相。除了身為教育普世英才的大學學院以外,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身為主教座堂的學院。我想,這應該是和他的創建背景有關。

      遙想16世紀中期的那些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為了其婚姻問題,而與天主教核心羅馬教廷決裂,決定推行宗教改革以為其再婚合法化,遂迫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並自任為英格蘭地區的宗教最高領袖。但與其他我們所想得到的改革一樣,定會出現保守之守舊派的反對,只是有別於現代民主化的溫和作風,擁有權力於一身的專制獨裁者所採行的,是對那些保守教會進行整肅,我想這應該是傳統天主教於英國的法難吧。但對於亨利八世而言,整肅這些傳統教會,使得他增加了不少的金錢收入,為了建立他在宗教及政治上的權威,於是就於牛津創立了這座同時具有主教座堂身份的基督堂學院。也可以說,基督堂學院代表著的是,亨利八世與其皇室的權威,自然相較於其他學院更為豪貴。

      只是亨利八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所建立的這間學院,會於百年後,短暫成為其後繼國王-查理一世的皇宮。亨利八世對於傳統教會的整肅,不僅僅使得他取得宗教上的地位,更使得政經權力從教會轉移到貴族的手上。而隨著時間的演進,貴族們對於權力的欲望逐漸升高,但皇室也不想放棄其既有利益,就在兩邊的拉扯中,逐步形成以貴族為主體的議會派以及以皇室為主體的保皇派。這兩個對立的派別,在諸多的議題上針鋒相對,終於使得查理一世無法容忍這些貴族,於是下令解散國會並逮捕了幾位國會議員,之後更進軍國會大廈,試圖以其軍事力量使得這些國會成員屈服。但是貴族們也非省油的燈,他們於地方上的權利,使得他們亦得以組建一支支的軍隊,來對抗查理一世。隨著戰事的演進,查理一世感覺到其逐漸失去對倫敦的控制,因此宣布遷都至牛津。但皇室成員畢竟還是想要有尊貴的生活,且原本生活於此的學生們亦為了躲避這些戰亂,而一一的回去家鄉避難,也因此,皇室就選擇了亨利八世所創建的這座基督堂學院作為皇室起居生活的地方。並且,查理一世為了能夠解決其財政上的問題,召開了屬於他的議會,而議會場所也是在這基督堂學院中。只是後來議會軍取得對戰的優勢,並對牛津進行了圍城,使得查理一世放棄牛津而逃脫出去,而讓牛津結束了這短暫的首都地位。之後,議會派首領克倫威爾認為查理一世過於頑強,因此強勢地以「叛國罪」(因為查理一世為了能收復其失土,曾與歐陸簽訂一些辱國的契約),處決了查理一世,並建立了英國短暫的共和國時期(其實還是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

      但伴隨著克倫威爾的辭世,皇室再起,而具有皇室背景的基督堂學院也再次取得其尊貴的身份。而到了幾百年後的今時,尊貴的基督堂學院亦局部開放給外面好奇的觀光客,去體會感覺那段權利鬥爭的歷史,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透過鬥爭取得的權利果實特別甜美,但對我來說,卻認為人們對於權利的慾望會毀掉自我和人群的關係,還是能避免就避免吧。

      總之呢,身為觀光客的我,進去裡面自然也會想要去體會感覺這些歷史,即使他們有些血腥,有些沈重。

      只是當身在其中時,卻也不免感覺到一股涼意,因為愈古老也愈接近權力核心的地方,愈容易出現鬼怪的傳說。幸好,我在這裡面並沒有看到任何一位穿著非現代服飾的人,也沒看到疑似是皇室的成員,在訓斥著他們的傭僕,只看到很多拿著照相機的現代人,在這古老的建築物中試圖取得其歷史上的記憶。

      當然,這座基督堂學院能夠取得這麼多觀光客的青睞,除了其豐富的歷史元素外,知名的哈利波特佔了相當大的原因。也因此,在哈利波特電影中,會有大量貓頭鷹出入的學生吃飯場所-飯廳,就成為了這基督堂學院最熱門的景點。飯廳外長長的人龍,也讓我無需特別去看告示牌也知道這裡就是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既然都花了一筆參觀費了,就不差再花費時間排隊進去了。而在排隊的時候,為了消遣一下無聊的感覺,自然會左看看右看看,再抬頭看一下這皇室為了彰顯其權貴而設計的天花板。

      再登上一層樓的階梯後,我終於進入了這大名鼎鼎的飯廳。說實在話,或許是因為電影裡的刻板印象,所以對於這個飯廳的想像都是非常的富麗堂皇且寬廣的,而一進去後的第一反應是,這也太黑太小了,心裡也生起了一股小失望,但既來之則安之,就去體會一下坐在裡面等待屬於我的貓頭鷹到來的感覺吧。嗯,用想像的比較快,這間飯廳雖然常常充滿著觀光客,但其還是有作為飯廳的功能,也就是於用餐時間,教職員生們仍可在此用餐,而於那時,就不會開放給觀光客使用。也因為實在太多觀光客了,所以現場有拉起了封鎖線以保持其整齊,所以只能遠觀不能褻玩焉。

      而較靠近入口的區域,雖然我們可以走動,但因為係為參觀動線,所以壅擠的人潮和維持現場秩序的管理人員,係不會允許有人坐下來的,更遑論等待貓頭鷹的到來。

      是說,看著牆上的滿滿的人像,我也不太敢坐下來,深怕會有幾幅像中的人對我眨眼表示歡迎,我恐怕會無法接受他們的好意,而落荒而逃吧。(雖然,我後來有在其他學院的飯廳坐下來,體會一下感覺)

      而從飯廳出來後,會路過湯姆方庭(Tom Quad)的東側。湯姆方庭(Tom Quad)係以其西側的湯姆塔(Tom Tower)而得名,但其正式名稱其實並非是湯姆方庭,而是大方庭(Great Quadrangle),只是大家習慣稱之為湯姆方庭。這個建於17世紀的湯姆方庭,係為牛津大學中最大的方庭,且中間還有一個池塘,而池塘中間的雕像為羅馬神話中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墨丘利(Mercury),其係醫藥、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護者,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他跑得比較快也較耐跑吧。此外,在過去的時候,體育(特別是泛舟)較好的學生會將體育(特別是泛舟)較不好的學生丟到池塘去以作為惡作劇,但我想,這在如今的社會中,應會認為是霸凌吧。但是,這個方庭並不允許觀光客走進去,所以我也只能拿起相機拍拍照,代表來過了。

      再順著指標走,就會走到基督堂學院的教堂。或許是中世紀那時候留下的影響,牛津大學幾乎每個學院都有其各別專屬的教堂,但基督堂學院的教堂,我想無疑是最特別的。畢竟他雖然空間很小,入口也並不輝煌,但卻除了學院教堂的身份外,更有英國聖公會牛津教區主座教堂的身份,這真是人不可貌相的經典代表作呀。

      但由於我不是基督徒,並不知道其內部擺設的意義,我只記得這和我小時候家附近的教堂內部擺設不太一樣,這裡教堂的習慣似乎是都有一座管風琴,或許是跟唱詩班有關吧。

      離開教堂後,就路過另一個方庭,我想,如果沒有標示指引的話,我可能會在裡面迷路吧。

      但幸好有指標,所以我不會在裡面遇到不該遇到的人。順著指引而再次路過樓梯間,這時,有股尊貴感向我襲來,我心想,這擺設確實是有皇室建造的宮殿感覺,雖然這一開始的用途就不是用來作為宮殿。

      路過這樓梯間後,不知為何,人潮就又冒出來了,我記得在教堂裡時沒那麼多人呀。不過,人潮冒出來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我不用費心的注意指標,只要跟著人潮走就好了。

      只不過,這人潮就在我東拍拍西拍拍的時候,消失不見了,使得我只好重新找指標前進了。在繞過一棟就擋在廣大路中間的建築物後,就看到離開的出口了。或許,這基督堂學院畢竟還是有在運作中的學院,為了避免影響學院的教職員生,所以就只開放一些著名的設施給觀光客,好讓觀光客可以在這名聞遐邇的牛津大學中悠遊。只不過,也是我有眼不是泰山吧,這座我看起來沒什麼特色的路中間建築物,竟然是18世紀所建造的圖書館,可以想像到的是,有多少的莘莘學子在這圖書館中努力的讀書作研究。在這裡,也不知道出產了多少的學術研究,或許中間會有一些之後出現在課本中的也說不定呢。

      而繞過圖書館後,雖然就可看到出口了,但心想既然是花了一筆參觀費進來,就不太想這麼容易的出去,所以就稍微在這Peckwater Quadrangle停留一下吧,再假裝自己就是這裡的學生,去呼吸一下這學術空氣吧。

      只是,終有離開的時候,且在這施工及三不五時有人從旁邊經過的情況下,我也很難靜下心去體會一下,這幾百年間的學者們所要傳達給我們的學術種子。或許,就留待因緣成熟時,再去接收這學術種子吧。(也或許不會再收到,但那也不重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tear - 蓋提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