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儘管我非常喜歡牛津大學公園,但看著太陽逐漸地西下,我還是必須得離開。穿過那不知為何會顯得荒涼的伊斯蘭研究中心後(也許是研究員都去度過他們的週末),我終於成功地抵達宿舍,並有了一夜的好眠。隔天,又是好天氣迎接著我,似乎是在慶祝我成功地在英國度過第一個星期。

      看著這樣的好天氣,不出門有點對不起自己,拿起我的相機,就再次往市區的方向前進。路過墨德林橋時,正好看到一家咖啡店座落於河邊,似乎相當適合我這喜歡慢活的人。但是,左看右看,我還是不知道這家咖啡店的入口在哪,只好放棄了。事實上,這家咖啡店係屬於Magdalen College的一部分,其入口是在學院裡面。

      而在路過那外表古色古香的考試學校時,正巧一輛通往倫敦的Oxfordtube巴士路過,其亮麗的紅藍色,正好對比著牛津的黃色,形成一幅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景色。

      只不過,美麗總是稍縱即逝,是否能留下永恆,就必須讓時間去驗證了。該說牛津幸運的是,由於傳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希特勒,希望以牛津為其英國領土的首府,所以轟炸時特別跳過這個地方,使得絕大多數的古蹟仍能和我們見面,包括這棟牛津最著名的地標-Radcliffe Camera以及其旁邊的聖瑪麗大學教堂。

      說實話,這聽起來似乎就不會融洽的圓形造型和尖形造型,擺在一起時,卻絲毫沒有一點的違和感,也許他們是一對要好的搭擋吧。

      而在走回高街後,看著盡頭的Carfax Tower及其後面的那片雲,我決定加緊我的腳步,畢竟我這一天的目標為爬上高處俯瞰牛津。

      爬上去之後,由於面對市中心的位置有一些人,而另一邊卻較為空曠,因此我就先看往火車站的方向。只見遠處疑似為一座山丘,也許這座山丘於17世紀中期的英國內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不一定,畢竟當時,議會派領袖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所率領的國會軍,可是包圍著身為查理一世之臨時首都之牛津啊。

      說起英國內戰,我記得我剛聽到時著實地嚇了一跳,畢竟我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上,總是寫著英國的光榮革命是人民的大勝利,人民所主宰的議會以「不流血」的方式,將治國之權利從國王手上取了過來,那怎麼又會有英國國王與國會軍之間的英國內戰呢。後來看了一些資料後才發現,由於自古以來國王總是權力的象徵,英國當然也不例外。而當時(17世紀)的議會實際上是由貴族們所把持,也因為對於權力與經費使用之紛爭,外加宗教宗派間之對立,使得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率領軍隊進入議會,試圖逮捕反抗他的議員們。但後來,由於當時英國的貴族多半享有領地,且具有軍事的力量,因此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議會派逐漸掌握了倫敦,這也逼使得查理一世與他的皇后,遷移至保皇派大本營-牛津進行辦公。此舉,也使得牛津這座古城短暫地成為了英國的首都。

      在當時,由於戰爭的因素,使得牛津大學的學生多半離開去避難,再加上基督堂學院係由皇室所建,自然會比較宏偉舒適,也比較有錢,所以查理一世就選擇這基督堂學院作為其住所及辦公處。從Carfax Tower看過去,似乎仍可看見當時學生的逃難,以及查理一世那試圖掌握主導權卻無法之一幕。

      由於那一場內戰的結果是,國會軍攻入牛津,查理一世於逃亡途中被逮捕,並由於後續的一番作為而被公開處決。之後,克倫威爾建立了短暫的共和時期(雖說是共和,但實際上為獨裁),等到他死後,王權復立,皇室持續和議會派進行剪不斷理還亂的權力鬥爭。之後,才有那所謂不流血的光榮革命。也就是說,光榮革命的最初結果,其實是權利由皇室轉往由貴族把持的議會,並未如歷史課本上讓我以為的那樣。

      但歷史事件總會過去,縱使曾經淪為戰場,但如今的牛津依然具有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學,以及其豐沛的歷史所留下的,可吸引大量觀光客的古蹟及文化情懷。

      把思緒從那帶點悲慘的英國內戰拉回來,從Carfax Tower往東看,明顯地於近處可看到一座特別高聳的建築物,如今作為牛津大學林肯學院圖書館的他,其前身為於西元1122(900年前)創建的諸聖堂(All Saints Church)。諸聖堂雖然於西元1700年因屋頂倒塌缺毀了大部分的建築物,但於西元1720年進行重建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而當西元1896年我所處的Carfax Tower之聖馬丁教堂拆除後,諸聖堂搖身一變,成為了牛津官方的城市教堂,其地位於那時想必是相當的高傲。只不過,這一切的一切,於西元1971年轉變為世俗用途後,就變得不一樣了。諸聖堂更於西元1975年成為林肯學院的圖書館。如今當林肯學院的學生於圖書館內埋頭苦讀時,或許已全然不知道幾百年前,牛津市長於此禮拜時的那份場景了,而諸聖堂也僅是將其守護的對象,從高高在上的牛津市長,轉變為努力向上的莘莘學子而已。

      說到這邊,我還是要再次的提一下,絕大多數的人對於牛津的印象僅為那世界知名的牛津大學,其他的人也許於探訪此處前只知道這是座歷史古城,包括我在內。但是,牛津的外圍還是有工廠的,比較知名的大概就是位於CowleyMini Plant Oxford了。現在屬於BMW的這座工廠,於西元1912年時被William Morris從牛津軍事學院手上買了下來,並以此作為Mini Cooper的主要基地。也就是說,前一陣子台灣所相當流行的時尚小車-Mini Cooper,其出生地之一就是位於這充滿歷史文化學術的牛津周遭。

      既然提到冷冰冰的工廠,就稍微提一下歐洲這邊絕大多數的城市配置好了。還依稀記得,國高中的地理課本上的一個模糊的名詞-西風帶,也就是緯度位於約南北緯30~60度之間的地區,副熱帶高壓把空氣吹向南北極,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使得空氣會從西往東移動,也就是所謂的西風。而大部分的歐洲就位於這西風帶中,也因此不論是工廠先建立,還是如牛津一樣先形成聚落,為了避免工廠所排放出的空氣影響城市聚落中人民的呼吸,工廠均會位於城市聚落的東邊。也就是說,遠離工廠的城市西邊由於生活品質較佳,自然也會成為地價較高的住宅區,一些外來居民或當地較為窮困的藍領階層,就只能聚居於城市東邊了。也由於這樣,城市東邊的地區相較於西邊,就顯得較為複雜,較為不安全,但也較為便宜。而對於外來的觀光客而言,若你想讓自己有個舒適的旅程者,則應以城市西邊為主要活動地點;相反的,若是想要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則來到東邊會給你許多的想法衝擊,這就端視每個人的需求囉。

      再把思緒轉回來,還是從Carfax Tower往東看,近處是已變成觀光地區的牛津市區,遠處則是冷冰冰的工廠區,而中間則有大片的綠地作為這兩者之間的調劑。也許假日的時候,牛津市區的白領階級和工廠的藍領階級,會忘記他們平日的身份,在這些綠地上盡情地放聲大笑及放鬆。而緊鄰著牛津市區的,即是牛津市最大的公園-南方公園。說來慚愧,走訪牛津市區的多數地方,而這離宿舍僅近在咫尺的公園,我卻一步也沒踏進去過,聽說這裡可以攝影者相當喜愛的地方之一,或許之後有緣再返牛津時,能一探這片聖地吧。也許這也印證了一件事,愈近的事物愈容易被忽略,人們總是冀求遙遠的事物,卻遺忘掉觸手可及的美好,就如同很多人總是嫌棄著台灣,而不記得這片土地上的風光是多麼的美麗。或許,這是應該要深自反省的。(雖然這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就我所知,仍有很多的英格蘭人探訪過世界各地,去過七大洲五大洋,卻連相鄰的蘇格蘭地區都沒有去過)

      也不知道我在這不算大的塔頂待了多久,只印象周邊的人來來去去的好幾回合,終於滿足該下樓繼續那沒什麼具體規劃的行程。正如之前所言,牛津有幾個可以爬上去滿足登高望遠慾望的地方,而這幾個地方的共通點除了長得高及都是古蹟外,就是都沒有電梯。幸好,這些地方都不算太難爬。

      而下樓後,又看到了類似前一天於自然歷史博物館外所看到的那個祭典,或許,這是他們的傳統表演,正巧映入我這膚淺的觀光客的眼中吧。也許,這在我的心裡,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歡迎儀式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tear - 蓋提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