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卡地夫(Cardiff),位於英國威爾斯的南部地區,從公元1955年開始成為威爾斯公國的首府,現在也是威爾斯的最大城。對於我來說,卡地夫的感覺截然不同於前一個星期走訪的北威爾斯地區,當然也完全不同於英格蘭的城市。即使,他的市中心呈現著高度的現代化。

     事實上,在公元19世紀以前,卡地夫一直僅是一個小鎮,人口充其量就只有幾千人。雖說,在當時的威爾斯中,絕大多數的城鎮人口數也大約均為幾千人,所以卡地夫相較起來,也不算是一個偏僻荒涼的地方。不過之後,可能是地理位置的關係,也可能是刻意經營,這裡成為重要的海港,主要為運送煤炭到英國的各其他主要工業重鎮,而人口數,也因為大批的英格蘭人遷移至此,所以呈現大幅度的增長。至公元1905年,卡地夫正式被列為城市,如今,卡地夫已經擁有幾十萬的市民了。不過,也因為大批的英格蘭人遷移至此,所以卡地夫是威爾斯公國中,威爾斯語人口數最低的地方之一,遠遠低於威爾斯氛圍相當濃烈的北威爾斯地區。近年來,由於英國政府推動方言教育,使得愈來愈多的卡地夫人能夠理解威爾斯語,但其普及率仍然遠低於北威爾斯地區。

     但不管如何,走在街道上,仍然會有種難以言喻的奇妙感,一種和英格蘭地區截然不同的感覺,讓我的心中完全不會有走在英格蘭城市的感受出現。最吸引我目光的,恐怕就是寬廣的商業接到中央,有著一座和周圍的商店格格不入的雕塑物,說他是街頭藝術,又有點顛覆我對街頭藝術的既定想法。總之,就是會令我在經過時多看他幾眼,或許,這就是當初設計者的目的之一吧。

     說實在話,我還記得看到他的第一眼時,心裡湧生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極限運動場地。不過,一直都沒有看到任何的極限運動愛好者在利用著他,使得我必須捨棄這樣的想法,但卻想像不到他究竟具有怎樣的用途。而事實上,這其實是公元2009年伴隨著其後方的威爾斯中央圖書館建築物一起建造完成的雕塑物-夥伴(Alliance)。這座雕塑物是由一根部分刷有瓷漆的不鏽鋼箭以及一個在夜晚會發光的圓箍所形成,代表著卡地夫的過去與現在。其中,圓箍代表著卡地夫鄰近的布里斯托灣(Bristol Channel)中上上下下的潮汐,嗯,我只能說這是藝術家充滿創意的想像力成品了。

     帶著一絲絲藝術家的衝擊感,我穿越過卡地夫最熱鬧的一條街道,也簡單的在連鎖咖啡店買了一盒冷的義大利麵作為我的午餐。說到這個午餐,其實本來是有點猶豫是否在這條街道上的任何一家餐廳中用餐,但由於幾乎每家餐廳都門庭若市的情況下,我退而求其次的走進一家連鎖咖啡店,看到架上三明治的下方,放著一盒盒的義大利麵,讓我心中對他有著一股的期待感。而它的味道,有點難以形容,但確實是一個出外旅行可作為充饑的食物。但不管如何,在填飽肚子後,我順著這條人超多的街道,走到了他的盡頭,而前方,則屹立著一道城牆。這裏,就是我到卡地夫的第一個主要景點-卡地夫城堡(Cardiff Castle)的外圍以及要進去必經的大門。

     卡地夫城堡,一開始是羅馬人的防禦城堡,所以它存在於這世界上的歷史,已經可以回溯到公元三世紀。不過,一開始並非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他是一座土造堡壘。之後,公元十一世紀的羅曼人入侵,他們就依著羅馬人的土灶堡壘,建築了土木結構的城堡,當然也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這樣。而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卡地夫城堡,被認為是征服者威廉於公元十二世紀所下令建造的,對於當初一直處於被當地原住民反擊的入侵者來說,建造於土丘上的石造城堡,擁有相當強大的防禦能力。也因此,卡地夫城堡區域的中間,就存在著一座地勢相對較高的石造建築物,我想,那裡應該就是當時的那座石造城堡吧。

     至於在登上這座城堡前,所穿過的那條草地中間的走道,據聞就是羅馬人堡壘的遺跡,留待我們後人去想像及緬懷。不過,我在踏進這個卡地夫城堡區域之後,並未筆直的走向那座山丘上的城堡,或許是古蹟規劃者的巧思吧,可能是不希望遊客只去那座城堡,而是能夠在這個區域多待一段時間,所以參觀路線的規劃就是,在買票後就直接上去位於購票處正上方的展示廳中,一推開展示廳的大門,雙腳就會踏上外圍的城牆上。當然,有些人在離開展示廳後,還是直接衝向山丘上的城堡,但也有些人,就乾脆在城牆上走一段路,順便遠觀那位於山丘上的熱門景點。

     而我,當然就是屬於後者,畢竟我又沒有限定只能在這個景點幾分鐘,自然而然的就有慢慢閒逛的本錢。這樣的情況下,我慢步的走在城牆上,不時地回頭看一下身後的景色,這或許能用愜意來形容吧。這樣的愜意,也讓我比別人,多看幾眼卡地夫城堡區域的美景,也讓我的心情更加的輕鬆。我想,這也就是我想要的旅程吧。

arrow
arrow

    Gatear - 蓋提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