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在瀏覽紐卡索的資料時,一座白色的橋樑特別吸引我的目光,果然冠上「千禧橋」這個名稱的,在我眼中,都是具有設計感的。

       蓋茨黑德千禧橋(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一座於公元2001年開通的供人及腳踏車通行的開合橋,走在上面有點像是吊橋,感覺若是腳步稍微重一點,可能就會造成搖晃。既然係為開合橋,就鐵定會為了讓在河上航行的船隻順利通過,而有一些特殊的設備,例如倫敦的倫敦塔橋,就是將橋面一分為二,而形成在河面上看,為八字形的外觀。又例如與蓋茨黑德千禧橋不遠的平轉橋,則是以河中的基座為中心,將橋面水平旋轉90度,也就是將橋面的方向垂直於連通時的方向,而讓船隻順利通過。至於蓋茨黑德千禧橋,據聞是以兩邊與岸上連接點為旋轉點,垂直旋轉40度,若從岸邊看過去,會形成一個V字型的外觀,而讓航行的船隻通過,也由於其開合的方式,而又有「眨眼橋」(Blinking Eye Bridge or Winking Eye Bridge)的別稱。聽聽就覺得相當的有趣,可惜的是,這次我就沒有那麼的幸運,當天蓋茨黑德千禧橋沒有進行旋轉,也因此只能自行想像了。但是,個人認為,他的外觀也是相當具有獨特性的,感覺就像是稍微斜一點的豎琴,站在他的一側邊,似乎就能聽到其奏響的美麗樂章。

       或許這樣的外觀,也是因應其係連接北岸商業繁忙的紐卡索碼頭區至南岸的蓋茨黑德碼頭藝術區的關係吧,所以在我的眼中,就成了相當具有音樂氣息的一座橋。而位於南岸的蓋茨黑德(Gateshead),說實在話,我對他並沒有做任何的功課,所以對於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但從泰恩河(River Tyne)的北岸看過去,在泰恩橋(Tyne Bridge)的旁邊一處高地上,屹立著一座古老的建築物。那裡,在公元12世紀時,係為蓋茨黑德地區唯一的一座教堂-聖瑪麗教堂(St. Mary’s Church),而現在,則係又一併作為展示蓋茨黑德地區文物的聖瑪麗遺產中心(St. Mary’s Heritage Centre),裡面據聞有展示一些洞穴開挖出來的石頭,或許極為適合對這有興趣的人們。但對這方面是外行人的我來說,還是在外面拍拍照就好。

       但坦白說,這座古老的教堂並沒有吸引著我太多的目光,原因可能是他的旁邊,有一座較為明亮,外觀也頗奇特的建築物,完完全全的吸引走我的注意力。

       這我看起來像是蒲瓜的建築物,名稱為Sage Gateshead,其係為音樂的表演場所。事實上,這棟外表由玻璃帷幕和鋼價所組成的建築物,其內部係由三個獨立而互不干擾的空間所組成,也因此在外觀上就顯得極為奇特。而這三個空間分別為,具有1700個座位的大表演廳,具有450個座位的表演廳以及教育行政辦公區,也由於包含了幾個表演廳及教育中心,所以在設計的原則上,就希望他們能互不干擾,因此於概念上,形成了三個圓球及連接他們的通道,再搭配設計者的巧思,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樣子,有點和環境格格不入,但又不失其協和感。

       看著這棟奇特的建築物,我心中突然有股想法,由於他是位於泰恩河南岸的高處,或許可以從那裡遠眺紐卡索的市中心。由於泰恩橋的橋面較高,要從泰恩橋到南岸去,需要先走上那不知道幾層樓的斜坡,所以我將我的目標轉移至蓋茨黑德千禧橋,不過這也剛好,正巧我也想要嘗試一下走在那座橋樑上的感覺。因此,在路過泰恩橋的橋下後,我就加快我的步伐。只不過,路邊的這棟辦公大樓,卻讓我有種他和對岸的Sage Gateshead遙遙相望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他也是由玻璃帷幕和鋼架所形成吧。

       路過這棟建築物後,就到達了蓋茨黑德千禧橋北岸的入口。走在橋面上,有種走在橫樑上的感覺,就像是小時候會玩的平衡木,只不過他的行走面較大,而且非直線而已,但又有點像是走在吊橋上的感覺,讓我的手不自覺得就扶著欄杆,深怕自己被這座橋樑彈進泰恩河中。就在這種感覺中,我突然抬頭一望,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牆面上那用以宣傳特展的巨型人像,搭配上我前面的行人,感覺就像是那兩個行人的頭撞到牆面上人像的嘴巴,而使得牆面上的人像露出痛苦的表情。

       看著這樣的景象,再搭配上自己腦中的想像,我不禁笑了出來,雖然馬上就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但似乎已經來不及了。只見旁邊的人一臉狐疑的看著我,心裡可能是在想,這是哪裡來的怪人。這樣的狀況,也讓我尷尬的瞬間低下頭,默默地走向泰恩河的南岸,只期望能盡快地逃離那尷尬的發生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tear - 蓋提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