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站在羅馬浴場的二樓走道上俯視大浴池,心中遙想著將近二千年前,古羅馬人在此泡澡以消除身心的疲勞。而如今,也有一些遊客坐在浴池旁邊,享受著片刻的輕鬆。

       翠綠的水,搭配著露天的美好天氣,若泡在其中,應可享受到那美好的寧靜。等等,翠綠的水!那代表著其下生長著相當多的藻類,並不適合泡澡。也因此,我還記得在浴池邊,有著禁止下水的警告標示,原因不是水太燙,而是太髒,可能也有些保護的作用吧。但是,很多人還是很好奇,那水的溫度究竟如何。結論就是,這裡算是這些水的最末站,在水從地熱處便加熱,通過一處又一處的地方後才會抵達這裡。因此,水溫並不高,甚至可感覺到一絲的涼意。而他的前一站,是隔壁的一座較小的水池,聽說這裡的水溫較高,可能會帶點危險,所以並沒有像這大浴池,可讓人超近距離的接觸。我們這些觀光客可以作的,就只有在二樓的高度上,聽著導覽機的介紹去了解它而已。

       再將話題轉移到露天的浴池,或許有部分的現代人特別崇尚露天浴池,認為這樣可以吸收到日月精華。但在古羅馬時代,這浴池可並非露天,而是其屋頂因為諸多的歷史事件而倒塌了,而之所以沒有在重建時也將屋頂建造回去,個人認為,可能是為了讓整座浴池能更加的光明,所以並沒有將它蓋蓋子吧。

       離開了二樓的露天環池步道後,就順著導覽的方向進入了室內的展示廳。看起來,每個人都很認真地拿著導覽機,聽著導覽機中的介紹。在這裡,絕對是極佳的校外歷史課程,一邊聽著導覽機,一邊看著模型及其說明,就可以得知古羅馬人以這個浴場為中心,建造了一座神廟。而眼前的小朋友,也不知道是聽到哪個段落,而開心的與他的父親分享。我想,這也是一個能夠增進親情的地方吧。

       既然提到了古羅馬人建立的神廟,事實上,考古人員也確實的從這個地方,挖尋出了幾塊石頭,並嘗試以拼圖的方式將其組裝回去。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找尋到全部的石頭。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依據歷史文獻,去想像出他原本的面貌了。不過在這裡,我有點佩服這邊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直接使用燈光效果,在找尋出的這幾塊石頭上,有時投影出其推測出的原本面貌。個人認為,這比另外用圖片或文字說明來展示,更具有臨場感。

       而於地板方面,古羅馬人當然不會在浴池底部使用光禿禿的石板。就如同早期的台灣浴室會使用小磁磚一樣,他們也是使用類似的建材。只不過,他們會使用這些小磁磚,拼出一幅又一幅的萬馬奔騰的圖片。當然,這些裝置藝術,在現今大部分就只剩下殘缺的美感了。

       再往前走,就只剩下斷崖殘壁了,啊,不是,是以前室內下水道的遺跡。並且為了避免諸多的遊客破壞這歷史遺跡,因此我們就只能行走於懸掛的走道上,但仍可藉著走道上的空隙,看看自己腳下的古代地板。幸好,這離地面非常的近,就算是有懼高症的人們,也可沒有心理負擔的走在上面。

       而這下水道的位置,當然不會是在二樓,而是在叫靠近地面的一樓。雖說是一樓,其實也只是以浴池的位置為一樓罷了。事實上,這裡應該叫做地下室,因為整個浴池所在位置的高度,其實比路面還低上五六公尺,但人總是會有一種錯覺,認為明亮的浴池就是位於一樓。不過,這就只是一種稱謂上的認知罷啦,一點都不會影響到參觀的心情。而到了這個樓層,也代表著離浴池愈來愈近了。

       再稍微將場景轉到室內,溫泉水終於要順著下水道,流至溫泉池了。只不過,不曉得是什麼原因,下水道的出口和溫泉池之間存在著一個高度,或許是為了注水的因素吧。而那出水口附近的石頭表面,也可能是因為溫泉水的關係,看起來就是一副相當滑的感覺,若是踏在上面,恐怕也是相當難以立足吧。

       而在看過這出水口後,轉個彎,視線就從黑暗轉移到了明亮。是的,如我一樣的觀光客們會在這個時候,從新回到陽光的懷抱,而那以前只有在課本上看到的浴池,就近在伸手可觸的地方。我想,在二樓看到其他觀光客所作的任何愚蠢不愚蠢的舉動,我應該也會不由自主的再做一遍吧,誰叫我的內心是異常興奮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tear - 蓋提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